Android应用在上架Google Play时封闭式测试的一些建议
最近上架了一个自己写的App到Google Play上,其中的封闭式测试这一环节卡了很久,现在将其中的一些注意事项记录一下,方便后来人看到。当然,这个只适用于那些没有自己的测试渠道,和我一样,单纯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情况下,怎样通过封闭式测试。
因为我是第一次弄这个,前后经过了二次被拒,第三次才成功通过。
这是我第一次申请失败的截图。
Google Play对新注册的账号,如果需要发布应用,必须要有封闭式测试,且要求连续14天有20个人参与测试。
对于我这种没有自己测试渠道和测试人员的开发者,目前来看,成功率最高的是通过在reddit上发布帖子或者在别人发布的此类帖子下回帖,如此找到20个人参与测试,其中https://www.reddit.com/r/AndroidClosedTesting 这个板块热度较高,相对而言更容易。
首先是找人,可以在刚开始的前2天自己发帖或者回帖,凑齐20个人(可以多一点,因为中途可能会有人卸载),然后在之后的每天内都可以继续找人,还是为了防止中间有人卸载,不过之后的话就不用那么多了,每天找到几个就OK了。
还有一条是在这期间,可以发布几个版本,让Goog ...
JVM中的Shallow Size 和 Retained Size解释
在使用相关的JVM内存工具查看堆栈情况时, 有两个指标Shallow Size和Shallow Size不是很清楚其真正含义,现在通过一个例子来了解其含义。
先说一下概念描述:
shallow size: 对象自身占用的内存, 不包括它引用的其他实例。例如,对于一个简单的对象,如果它有几个基本数据类型的字段和对其他对象的引用,那么该值只计算这些字段所占的空间,而不计算被引用对象的空间
retained size: 当实例A被回收时, 可以同时被回收的实例的Shallow Size之和
示例代码很简答, 构造一个List,然后插入100万个元素, 在程序运行的过程中使用IDEA自带的Profiler来获取堆栈快照,后面的一个无限循环是为了防止程序运行完终止。
12345678910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throws Exception { List<Integer> l = new ArrayList<>(); for (int i=0; i < 1000000; i++ ...
acme.sh自动生成泛域名证书的几个坑
先说一下我的环境与配置:
域名:在namesilo上购买的
证书使用方式:nginx
nginx部署方式:docker
说一下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坑, 方便后来人正确处理。
安装脚本过程安装acme.sh前要将系统用户切换到和nginx服务使用的用户, 否则之后的relaod命令将没有权限执行。
比如我使用root用户安装的docker启动nginx, 就切换到root,并在此用户下安装acme.sh
生成证书过程此处使用的是dns的api方式来验证,有几个点需要注意。
生成api key的时候,Generate key for read-only access 一定不要勾选
如果第一次没有注意勾选,并且使用脚本生成证书(不管是否生成失败),在新生成key之后, 需要先将.acme.sh account.conf Namesilo_Key 删除掉
老了
今天在公交上,一个应该是初中或高中的学生,让我帮忙弄一下行李箱,叫我 “叔叔”, 这好像是我印象中第一次有陌生人叫我这个称呼,看来是真老了。
但我的人生还有许多事没做,必须加紧步伐,把有限的时间花费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。
同时, 更重要的一点是身体,要加强锻炼,才能更好的应付之后可能发生的事。
希望今年心想事成,最重要的结婚和工作的事都能如意。
go学习笔记之指针
什么是指针
一个变量,指向了另外一个变量的内存地址。
指针变量通常用于引用其他变量的内存地址,以便能够直接访问或修改该变量的值。
指针用法
* 声明变量类型为指针;或者使用指针访问变量的值
& 指针指向的内存地址, 也是将一个普通变量赋值给一个指针变量的方式
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package mainimport "fmt"func main() { var a int= 20 /* 声明实际变量 */ var ip *int /* 声明指针变量 */ ip = &a /* 指针变量的存储地址 */ fmt.Printf("a 变量的地址是: %x\n", &a ) /* 指针变量的存储地址 */ fmt.Printf("ip 变量储存的指针地址: %x\n", ip ) /* 使用指针访问值 */ fmt.Printf("*ip 变量的值: %d\n" ...
pve主机使用smart_ctl监控磁盘信息
pve中一块nvme磁盘最近偶尔会报温度过高, 所以需要加个监控, 之前已经装过node_expoter, 但是其磁盘硬件监控这一块的信息不够全面,其更多强调的是磁盘的性能,比如IO等。 温度监控这一块也有, 但是不够直观明显,而且缺少其他的一些磁盘硬件本身的信息, 下图是node_exporter监控硬件温度,在Hardware Misc里的Hardware temperature monitor中的显示信息:
基于此, 需要一个专门用来收集磁盘硬件本身信息的exporter, prometheus提供了一个基于smart ctl的exporter, 地址是https://github.com/prometheus-community/smartctl_exporter
因为这是直接监控硬件的, 所以我是直接安装在宿主机上的(包括之前的node_exporter), 没有安装在虚拟机上。
smartctl _exporter安装
进入 https://github.com/prometheus-community/smartctl_exporter/releases下载自己机器需 ...
tailscale的设置与安装
先说一下整体的环境和安装方式
pve虚拟机专门开了一个lxc容器,用于安装tailscale,并利用此容器转发流量到局域网内的其他机器上,实现外部访问内网所有机器
由于tailscale本身的中转服务器derp没有中国的节点,最近的节点是位于东京的,所以此处选择自己搭建一个中继节点
PVE LXC安装tailscale此处的lxc模板使用的是Debian 11(bullseye)。
创建一个非特权的CT容器, 模板选择Debian 11(bullseye),其他配置都使用默认配置(网络那儿最好选择DHCP,让路由器自动分配一个IP)
安装完成后, 先不要启动,需要修改一些配置
在pve宿主机中,获取信息, 执行命令和返回结果如下, 记录 10, 200 这两个数字, 后面需要用到
12root@pve:~# ls -al /dev/net/tuncrw-rw-rw- 1 root root 10, 200 Jun 30 23:08 /dev/net/tun
在pve宿主机中,修改 /etc/pve/lxc/CTID.conf文件, 新增如下两行:其中10和200是上一步中获 ...
go中获取某个包下定义的所有变量
有这样一个场景, 我们在e这个包下, 有一个err_code.go文件,在其中自定义了一个错误码结构体和一些错误码,内容如下:
1234567891011package etype ErrCode struct { Code int Msg string}var ( Success = ErrCode{Code: 10000, Msg: ""} UnknownErr = ErrCode{Code: 10001, Msg: "未知错误"} InvalidParams = ErrCode{Code: 10002, Msg: "参数不合法"})
现在我们想获取到所有这些预先定义的错误码的code,应该如何做呢?
可以借助go标准库中AST语法树的能力遍历所有变量,然后过滤得到我们想要的变量类型, 具体代码如下:
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 ...
mysql是如何解决不可重复读和幻读的
Mysql的默认隔离级别是可重复读。并且在该级别下, 也不会出现幻读(一般意义上的可重复读是存在幻读的), 那么Mysql是如何实现的呢?
不可重复读的解决方案
不可重复读定义:在同一个事务中, 前后两次相同的查询, 返回的结果不一样, 针对的是 update 的操作
结论:通过使用MVCC实现不可重复读。
每个事务在开始的时候, 都会创建一个递增的当前事务版本号。
mysql中每条记录都有两个隐藏字段:创建版本号create_version和删除版本号delete_version。
当记录被insert的时候, 创建版本号就是当前事务的版本号, 删除版本号为null
当记录被delete的时候, 将删除版本号设置为当前事务的版本号
当记录被update的时候, 先进行delete,然后再进行add
对于update的操作, 举例说明一下, 假设刚开始的表数据如下:
id
name
create_version
delete_version
1
小明
1
NULL
2
小红
3
NULL
现在要执行如下sql, 假设执行此sql的事务版本号为10:
updat ...
一致性哈希算法解读
首先理解一下哈希函数的意思。
哈希函数
将任意长度的数据映射到有限长度的域上。
本质是对一段数据m进行杂糅,然后输出另一段固定长度的数据h,并将这个h作为这段数据的特征值。
基本原理就是将数据块m分成多段,每一段长度固定(如128位),若某段长度不足,则进行补位(如0或者1),然后对每一块都进行hash运算,再将这些数据进行迭代(比如相邻两段进行异或),最终得到一个数据。
普通哈希取模先来看一下普通哈希取模是什么样的?
1c = hash(key) % n
其中n为节点数目,计算得到的c为对应的节点编号。
假设现在总共有A,B,C三台服务器节点, 现在对某个key值哈希之后得到的值为5, 则c = 5 % 4 = 1, 表示该值存储在B节点上。
现在若需要增加一台服务器节点D,则此时c=5 % 5 = 0,表明该值存储在A服务器上,前后就会出现不一致。
这样当出现服务器新增、删除、宕机的时候,这样就会请求后端数据库,造成缓存穿透。因此普通的哈希取模定位key所在的服务器的方法会有问题。
综上, 普通哈希最大的缺点就是在扩容或缩容的时候, 会造 ...